
新湖南:洞庭溪沅水特大橋合龍 張官高速助力“大湘西”旅游經濟圈騰飛
新湖南客戶端8月3日訊(記者 李小華 通訊員 石偉林 鄧艷)8月3日,隨著最后一段重達238.6噸的標準節梁在纜索吊裝系統牽引下精準嵌入橋體,我省在建跨徑最大的懸索橋——洞庭溪沅水特大橋順利合龍。標志著張官高速公路建設取得決定性進展,預示著“大湘西”旅游經濟圈即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洞庭溪沅水特大橋順利合龍 通訊員供圖。
洞庭溪沅水特大橋為主跨達800米的雙塔單跨懸索橋,全長1707米,宛如一條巨龍橫跨湍急的沅水之上,將武陵與雪峰兩座雄偉的山脈緊密相連。作為張官高速公路的關鍵控制性工程,它不僅承載著連接張家界、懷化、湘西三大旅游經濟圈的重任,更以其獨特的橋梁結構和復雜的建造技術,成為了現代橋梁工程領域的一大亮點。
面對橋梁特殊結構多、專業技術跨系統跨領域、區域地質復雜、生態紅線密布等多重挑戰,洞庭溪沅水特大橋項目團隊沒有退縮,而是選擇了迎難而上。他們依托3項廳級課題立項,編制了2項湖南省地方標準規程,創新運用了3項行業領先的橋梁建造新材料,并成功開發了4項關鍵技術和5項原創新技術。
在追求卓越工程品質的同時,洞庭溪沅水特大橋項目團隊還積極響應國家綠色發展的號召,將綠色建造理念貫穿于項目建設的全過程。作為建投集團綠色試點項目的首批成員,該項目通過推行“設計—制造—采購—建造”的全產業鏈貫通模式,實現了上下游企業的緊密協作與聯動發展。這一創新舉措不僅推動了綠色建造技術的廣泛應用,更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碳中和目標貢獻了力量。
從2024年4月主塔的巍峨封頂,到今年4月首節鋼梁的順利吊裝,再到今日的精準合龍,洞庭溪沅水特大橋的每一步建設都凝聚著建設者們的智慧與汗水。這座承載著重大使命的“沅水飛虹”,通車后將直接串聯起張家界、懷化、湘西三大旅游經濟圈,極大地縮短武陵山區至長江經濟帶的時空距離,預計將節省約2小時的車程時間,為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下一篇:最后一頁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