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免费在线观看-久热免费在线视频-久热欧美-久热青草-久热青青-久热青青草-久热青青视频在线观看-久热热久

紅網:我的非洲兄弟丨從修路到筑渠 湖南建設者在貝寧打造國家樣板工程
發布時間:2025-08-05 15:08:32

編者按:今年是中非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新定位確立及中非“十大合作計劃”實施十周年,值此之際,紅網特別推出《我的非洲兄弟》系列報道,聚焦湖南與非洲在基礎建設、經貿合作、人文交流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的難忘瞬間,記錄湖南人民與非洲朋友在合作中相識相知、交心相處的溫暖故事。

微信圖片_20250731144517_副本_副本.jpg

在湖南路橋貝寧市政二期商務經理姬志林家中,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非洲木雕。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王嫣 攝影 秦樓 長沙報道

盛夏時節,高一聲低一聲的蟬鳴,把整個夏天拉得飽滿而悠長。在長沙城南的一幢建筑里,記者見到了從非洲回來不久的湖南路橋貝寧市政二期商務經理姬志林。

90后的姬志林是山西人,在湖南讀大學期間學的是法語專業。如今,30多歲的他,已先后在剛果共和國、貝寧共和國工作了11年時間。筑渠、修路、建橋……那黝黑的膚色,正是這些年間,他作為一名湖南建設者,闖蕩非洲最鮮活的證明。

站在姬志林的家中,環視四周,隨處都能找到非洲元素。客廳的博古架上、沙發旁的角落里,擺放著大象、羚羊、非洲勞動者等各式各樣的木雕。姬志林拿起博古架上的其中一對大象木雕,激動地介紹起來:“這是我的非洲朋友皮埃爾送的,而旁邊那對非洲勞動者木雕是另一個非洲朋友伊薩送的……”

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11年間,在姬志林心中,非洲兄弟早已成為一個溫暖的名字,不僅承載著他們和當地朋友一起拼搏的難忘經歷,也記錄著在非洲那片廣袤的土地上收獲的喜悅、成長與情誼。

啟程:奔赴非洲之約

落定坐下后,姬志林翻看起這些年在非洲工作的相冊,看見照片里曾經青澀的自己,內心感慨萬千,一路走來,他和同事們的職業生涯,都與那片雄奇、瑰麗的土地緊密相連。

改善基礎設施狀況是非洲國家的普遍期待和迫切愿望,而語言是基建工作在非洲順利推進的重要橋梁。2014年7月,姬志林入職湖南路橋系統培訓一周后,便和同批入職的5位同事一起,踏上了前往剛果(布)的路途。

“那天我們從廣州出發,飛行了約11個小時后,抵達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然后轉機飛行約6個半小時后,抵達位于剛果(布)西南部的城市黑角。”姬志林回憶,那時湖南路橋在當地的項目離黑角有150多公里。下了飛機后,大家又乘車經過了一大片原始森林,走了3個半小時的山路,終于抵達剛果(布)水泥廠項目現場。

在姬志林的記憶中,他清晰地記得,在黑角走出機場的那一刻,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內心充滿了豪情壯志,既覺得學了多年的法語,終于有了大展拳腳的天地,又有點忐忑不安,擔心自己的法語水平無法勝任工作,或是因當地的生活條件艱苦,自己無法適應。

沒過多久,縈繞在姬志林心中的擔憂,在工作中出現了。

盡管大學期間學習了法語,但當地人說的法語帶有明顯的地域口音,語速較快,還有一些獨特表達方式,這讓姬志林和當地工作人員溝通時,陷入了尷尬、困惑的境地。

抵達當地的前兩天,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姬志林鼓起勇氣和水泥廠門口經過的當地百姓溝通交流,盡管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這些百姓卻成為了姬志林在非洲結識的第一批朋友。

來到水泥廠的第三天,又遇到了新的情況,因為人手短缺,姬志林被派到了黑角,接替一位老前輩,做清關員。當面溝通可以根據手勢、語言來領悟,打電話就只能完全靠自己聽到的內容來猜測理解。起初,剛做清關工作,與當地工作人員打電話時,姬志林會請對方語速放慢一點,然后自己再抓關鍵詞進行轉述。

如今回想起來,那段經歷依然讓姬志林依然感到觸動,“那時,面對一知半解、還沒有適應當地表達的自己,所有和我打交道的工作人員,都用熱情、包容的態度,回應、接納了我這位來自中國的新朋友。”

攜手:逆襲打造基建標桿

雨水項目_副本.jpg

貝寧科托努市政項目。

2019年,隨著剛果(布)項目的陸續完工,湖南路橋憑借自身實力,中標了貝寧市政項目,剛果(布)路橋管理團隊把工作重心轉移到了貝寧,不少團隊成員來到了貝寧。

有了剛果(布)水泥廠項目,剛果(布)一號公路2-1項目、養護項目等多個項目清關、采購、銷售等多方面的經驗后,2019年8月,姬志林調到貝寧工作,2年多后,由高級商務主管晉升為商務經理。

如今,漫步在貝寧科托努1區,可以看到平坦、筆直的瀝青路,延展至遠方;一輛輛汽車平穩行駛在公路上;路面瀝青顆粒細致、均勻分布著,這里是當地百姓口中最美的市政“風景線”,這條高標準瀝青路面的建設者,正是湖南路橋。

“我們在貝寧承接的第一個項目就是貝寧市政項目一期,其中就包括市政道路的瀝青路面建設。”姬志林坦言,在國內做工程,要什么物料,調度都比較方便。但在非洲,關鍵物料都要提前半年準備。同時,在貝寧建設要符合法國標準,這和中國標準有較大的差異。

從2018年中標接手這一項目,到2021年以“零整改”通過驗收,開創貝寧建設工程的先例,貝寧科托努市政項目一期建設持續了3年左右時間。

可在修建過程中,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順利。姬志林回憶,“從剛果(布)到貝寧,來到一個新的國度,最初,業主是對我們不太信任的,不時,還會接到當地百姓對施工形式不理解的投訴。”

越是困難在前,越要迎難而上。

反復探討,請教多家企業,選擇質量更優的、當地百姓喜歡的材料,建立健全投訴機制,通過數月的努力,這一項目終于得到當地百姓的肯定,實現了逆風翻盤。

它不僅讓湖南路橋在當地贏得了良好的口碑,還摘得了科托努“城市建設貢獻獎”榮譽,并在2023年被湖南省中非經貿合作促進研究會評為“十佳項目”。

有了貝寧市政項目一期的經驗后,湖南路橋人又把貝寧科托努雨水整治項目打造成了當地的樣板工程。

科托努是貝寧最大的港口城市,平均海拔僅1米。漫長的雨季,低洼的地勢,不完善的排水系統,城市內澇嚴重一度成為了科托努百姓心中的一道難題。

雨水整治項目的重中之重是河道,那時,科托努河道周邊是沼澤地,河道中間有一個動物保護區,為了讓這個洲心島不受建設影響,就在水下用幾百根木樁來加固支撐這個洲心島。姬志林說,有了貝寧市政項目一期的經驗,在貝寧科托努雨水整治項目中,大家十分注重環保問題,成立了一個由本地員工組成的環境安全團隊。項目周邊每隔一到兩條路,就設立了環境安全專員。

貝寧的氣候分旱季和雨季兩個季節,沒有把握好旱季進行施工,就得等上一年;而河道不遠處是居民區,如果有從沼澤里挖取的泥漿在運輸過程中不慎跌落,會引起蚊蟲的滋生……面對這些前所未有的困境,湖南建設團隊齊心協力填路、挖泥漿,還特意改造泥漿運輸車,讓其具有防水功能,再一點一點地把這些泥漿運送到40公里外的垃圾掩埋場。

去年,貝寧科托努雨水整治項目在高施工標準、高環境標準的建設要求下順利完工,雨水已能經排水渠順利進入河道,科托努市區的變化,肉眼可見,工程整體完工后,當地幾乎沒有再出現過內澇水患。

7_副本.jpg

湖南路橋承建的貝寧科托努雨水整治項目。

6_副本.jpg

如今,貝寧科托努雨水整治項目成為了當地基礎建設的樣板工程。

如今,湖南路橋的名聲在貝寧十分響亮。貝寧可持續發展生活環境和交通部部長曾這樣評價湖南這支建設團隊:湖南路橋是貝寧政府的救火隊,哪里有“火情”,第一反應就是找湖南路橋。

一邊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邊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中國和非洲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兄弟二字,重逾千金,歷久彌堅。

如今在貝寧,湖南路橋的中方員工僅80多人,本地員工達900多人,他們大量招聘本地員工,為當地創造了眾多就業機會。

姬志林笑著說,作為一名湖南建設者,能和同事們一起開創貝寧建設工程先例,打造當地的國家樣板工程,能夠讓每一項工程都成為連接中非信任的橋梁,這是他們的幸運。

共贏:以誠心換真心

以心換心,方得真心。

在采訪中,姬志林提到最多的一個詞是誠心。在他看來,與非洲朋友們的相處,應該建立在平等、尊重、互利共贏的基礎上。

同是90后的皮埃爾是姬志林在貝寧的好兄弟,是湖南路橋貝寧市政項目一期修建瀝青路面時招進來的一名雜工。皮埃爾的中文說得不錯,年齡接近的他們,總是有聊不完的話題。“正因為我們是好兄弟,所以會經常分享工作、生活中的困惑與喜悅。”

短短6年間,皮埃爾靠著勤奮、努力的態度,從雜工做到組長,再做到班長,如今的他,不僅掌握了掩埋場防水光面膜的焊縫技術,更成為了項目上的管網專家,實現了自身能力、價值的迅速提升。

微信圖片_20250731164607_副本.jpg

姬志林和皮埃爾合影。

近年來,皮埃爾的收入也翻了幾番。他不僅為居住在貝寧納迪丹古市的老父親修建了一套混凝土砌筑的房子,還在離科托努市較近的城市維達市購買了土地,修建了漂亮的房子和配套門店、倉庫。如今,皮埃爾的父親甚至他們村里人,都以他作為逆襲的榜樣。

姬志林感慨地說,皮埃爾跟他說的一句話,令他感觸很深,“中國企業不僅幫忙搞建設,還教我們技術,切實改善了我們的生活條件。”

也正因為皮埃爾對中國企業的認同感、歸屬感,讓他覺得在湖南路橋工作很安心。現在的他有一個很樸素的愿望,那就是有機會來中國看看,來湖南路橋總部看看。

“我們是朋友,是伙伴,也是兄弟,志同道合,可以相互傾訴,也能相互幫助與支持。”姬志林笑著說,每到宰牲節、圣誕節和新年等重要節日前夕,皮埃爾的父親會從偏遠的北部城市牽來他們認為最珍貴的禮物白羊,供大家在項目部歡慶節日。“而到了中國傳統節日時,我們也會邀請皮埃爾來到我們宿舍,品嘗中國美食,感受獨具魅力的中國文化。”

在非洲參與建設的11年間,姬志林在當地交到了許多真心朋友,也深切感受著中非經貿的發展與變化。現在走在貝寧科托努的大街小巷,可以看到小米、華為、三一重工、比亞迪、吉利等許多中國品牌,這讓他作為一名中國人倍感自豪。

今年是姬志林來貝寧科托努的第7個年頭了,姬志林和同事們也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點滴改變,以前這里一下雨就會被淹,現在雨水整治項目讓城市內澇水患得到了解決;城市里的土路變成了瀝青路;原來僅主城區才有路燈,如今路燈通到了家門口……姬志林笑著說,作為非洲建設的參與者,他期待當地城市有更大的變化,希望和同事們一起,為非洲的建設出一份力,也希望自己的非洲兄弟們,有機會能來中國看看,看看他們目前建設的貝寧,是否和真實的中國一樣親切、迷人。

來源:紅網作者:王嫣 秦樓編輯:何佳璐


紅網:我的非洲兄弟丨從修路到筑渠 湖南建設者在貝寧打造國家樣板工程

編者按:今年是中非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新定位確立及中非“十大合作計劃”實施十周年,值此之際,紅網特別推出《我的非洲兄弟》系列報道,聚焦湖南與非洲在基礎建設、經貿合作、人文交流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的難忘瞬間,記錄湖南人民與非洲朋友在合作中相識相知、交心相處的溫暖故事。

微信圖片_20250731144517_副本_副本.jpg

在湖南路橋貝寧市政二期商務經理姬志林家中,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非洲木雕。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王嫣 攝影 秦樓 長沙報道

盛夏時節,高一聲低一聲的蟬鳴,把整個夏天拉得飽滿而悠長。在長沙城南的一幢建筑里,記者見到了從非洲回來不久的湖南路橋貝寧市政二期商務經理姬志林。

90后的姬志林是山西人,在湖南讀大學期間學的是法語專業。如今,30多歲的他,已先后在剛果共和國、貝寧共和國工作了11年時間。筑渠、修路、建橋……那黝黑的膚色,正是這些年間,他作為一名湖南建設者,闖蕩非洲最鮮活的證明。

站在姬志林的家中,環視四周,隨處都能找到非洲元素。客廳的博古架上、沙發旁的角落里,擺放著大象、羚羊、非洲勞動者等各式各樣的木雕。姬志林拿起博古架上的其中一對大象木雕,激動地介紹起來:“這是我的非洲朋友皮埃爾送的,而旁邊那對非洲勞動者木雕是另一個非洲朋友伊薩送的……”

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11年間,在姬志林心中,非洲兄弟早已成為一個溫暖的名字,不僅承載著他們和當地朋友一起拼搏的難忘經歷,也記錄著在非洲那片廣袤的土地上收獲的喜悅、成長與情誼。

啟程:奔赴非洲之約

落定坐下后,姬志林翻看起這些年在非洲工作的相冊,看見照片里曾經青澀的自己,內心感慨萬千,一路走來,他和同事們的職業生涯,都與那片雄奇、瑰麗的土地緊密相連。

改善基礎設施狀況是非洲國家的普遍期待和迫切愿望,而語言是基建工作在非洲順利推進的重要橋梁。2014年7月,姬志林入職湖南路橋系統培訓一周后,便和同批入職的5位同事一起,踏上了前往剛果(布)的路途。

“那天我們從廣州出發,飛行了約11個小時后,抵達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然后轉機飛行約6個半小時后,抵達位于剛果(布)西南部的城市黑角。”姬志林回憶,那時湖南路橋在當地的項目離黑角有150多公里。下了飛機后,大家又乘車經過了一大片原始森林,走了3個半小時的山路,終于抵達剛果(布)水泥廠項目現場。

在姬志林的記憶中,他清晰地記得,在黑角走出機場的那一刻,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內心充滿了豪情壯志,既覺得學了多年的法語,終于有了大展拳腳的天地,又有點忐忑不安,擔心自己的法語水平無法勝任工作,或是因當地的生活條件艱苦,自己無法適應。

沒過多久,縈繞在姬志林心中的擔憂,在工作中出現了。

盡管大學期間學習了法語,但當地人說的法語帶有明顯的地域口音,語速較快,還有一些獨特表達方式,這讓姬志林和當地工作人員溝通時,陷入了尷尬、困惑的境地。

抵達當地的前兩天,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姬志林鼓起勇氣和水泥廠門口經過的當地百姓溝通交流,盡管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這些百姓卻成為了姬志林在非洲結識的第一批朋友。

來到水泥廠的第三天,又遇到了新的情況,因為人手短缺,姬志林被派到了黑角,接替一位老前輩,做清關員。當面溝通可以根據手勢、語言來領悟,打電話就只能完全靠自己聽到的內容來猜測理解。起初,剛做清關工作,與當地工作人員打電話時,姬志林會請對方語速放慢一點,然后自己再抓關鍵詞進行轉述。

如今回想起來,那段經歷依然讓姬志林依然感到觸動,“那時,面對一知半解、還沒有適應當地表達的自己,所有和我打交道的工作人員,都用熱情、包容的態度,回應、接納了我這位來自中國的新朋友。”

攜手:逆襲打造基建標桿

雨水項目_副本.jpg

貝寧科托努市政項目。

2019年,隨著剛果(布)項目的陸續完工,湖南路橋憑借自身實力,中標了貝寧市政項目,剛果(布)路橋管理團隊把工作重心轉移到了貝寧,不少團隊成員來到了貝寧。

有了剛果(布)水泥廠項目,剛果(布)一號公路2-1項目、養護項目等多個項目清關、采購、銷售等多方面的經驗后,2019年8月,姬志林調到貝寧工作,2年多后,由高級商務主管晉升為商務經理。

如今,漫步在貝寧科托努1區,可以看到平坦、筆直的瀝青路,延展至遠方;一輛輛汽車平穩行駛在公路上;路面瀝青顆粒細致、均勻分布著,這里是當地百姓口中最美的市政“風景線”,這條高標準瀝青路面的建設者,正是湖南路橋。

“我們在貝寧承接的第一個項目就是貝寧市政項目一期,其中就包括市政道路的瀝青路面建設。”姬志林坦言,在國內做工程,要什么物料,調度都比較方便。但在非洲,關鍵物料都要提前半年準備。同時,在貝寧建設要符合法國標準,這和中國標準有較大的差異。

從2018年中標接手這一項目,到2021年以“零整改”通過驗收,開創貝寧建設工程的先例,貝寧科托努市政項目一期建設持續了3年左右時間。

可在修建過程中,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順利。姬志林回憶,“從剛果(布)到貝寧,來到一個新的國度,最初,業主是對我們不太信任的,不時,還會接到當地百姓對施工形式不理解的投訴。”

越是困難在前,越要迎難而上。

反復探討,請教多家企業,選擇質量更優的、當地百姓喜歡的材料,建立健全投訴機制,通過數月的努力,這一項目終于得到當地百姓的肯定,實現了逆風翻盤。

它不僅讓湖南路橋在當地贏得了良好的口碑,還摘得了科托努“城市建設貢獻獎”榮譽,并在2023年被湖南省中非經貿合作促進研究會評為“十佳項目”。

有了貝寧市政項目一期的經驗后,湖南路橋人又把貝寧科托努雨水整治項目打造成了當地的樣板工程。

科托努是貝寧最大的港口城市,平均海拔僅1米。漫長的雨季,低洼的地勢,不完善的排水系統,城市內澇嚴重一度成為了科托努百姓心中的一道難題。

雨水整治項目的重中之重是河道,那時,科托努河道周邊是沼澤地,河道中間有一個動物保護區,為了讓這個洲心島不受建設影響,就在水下用幾百根木樁來加固支撐這個洲心島。姬志林說,有了貝寧市政項目一期的經驗,在貝寧科托努雨水整治項目中,大家十分注重環保問題,成立了一個由本地員工組成的環境安全團隊。項目周邊每隔一到兩條路,就設立了環境安全專員。

貝寧的氣候分旱季和雨季兩個季節,沒有把握好旱季進行施工,就得等上一年;而河道不遠處是居民區,如果有從沼澤里挖取的泥漿在運輸過程中不慎跌落,會引起蚊蟲的滋生……面對這些前所未有的困境,湖南建設團隊齊心協力填路、挖泥漿,還特意改造泥漿運輸車,讓其具有防水功能,再一點一點地把這些泥漿運送到40公里外的垃圾掩埋場。

去年,貝寧科托努雨水整治項目在高施工標準、高環境標準的建設要求下順利完工,雨水已能經排水渠順利進入河道,科托努市區的變化,肉眼可見,工程整體完工后,當地幾乎沒有再出現過內澇水患。

7_副本.jpg

湖南路橋承建的貝寧科托努雨水整治項目。

6_副本.jpg

如今,貝寧科托努雨水整治項目成為了當地基礎建設的樣板工程。

如今,湖南路橋的名聲在貝寧十分響亮。貝寧可持續發展生活環境和交通部部長曾這樣評價湖南這支建設團隊:湖南路橋是貝寧政府的救火隊,哪里有“火情”,第一反應就是找湖南路橋。

一邊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邊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中國和非洲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兄弟二字,重逾千金,歷久彌堅。

如今在貝寧,湖南路橋的中方員工僅80多人,本地員工達900多人,他們大量招聘本地員工,為當地創造了眾多就業機會。

姬志林笑著說,作為一名湖南建設者,能和同事們一起開創貝寧建設工程先例,打造當地的國家樣板工程,能夠讓每一項工程都成為連接中非信任的橋梁,這是他們的幸運。

共贏:以誠心換真心

以心換心,方得真心。

在采訪中,姬志林提到最多的一個詞是誠心。在他看來,與非洲朋友們的相處,應該建立在平等、尊重、互利共贏的基礎上。

同是90后的皮埃爾是姬志林在貝寧的好兄弟,是湖南路橋貝寧市政項目一期修建瀝青路面時招進來的一名雜工。皮埃爾的中文說得不錯,年齡接近的他們,總是有聊不完的話題。“正因為我們是好兄弟,所以會經常分享工作、生活中的困惑與喜悅。”

短短6年間,皮埃爾靠著勤奮、努力的態度,從雜工做到組長,再做到班長,如今的他,不僅掌握了掩埋場防水光面膜的焊縫技術,更成為了項目上的管網專家,實現了自身能力、價值的迅速提升。

微信圖片_20250731164607_副本.jpg

姬志林和皮埃爾合影。

近年來,皮埃爾的收入也翻了幾番。他不僅為居住在貝寧納迪丹古市的老父親修建了一套混凝土砌筑的房子,還在離科托努市較近的城市維達市購買了土地,修建了漂亮的房子和配套門店、倉庫。如今,皮埃爾的父親甚至他們村里人,都以他作為逆襲的榜樣。

姬志林感慨地說,皮埃爾跟他說的一句話,令他感觸很深,“中國企業不僅幫忙搞建設,還教我們技術,切實改善了我們的生活條件。”

也正因為皮埃爾對中國企業的認同感、歸屬感,讓他覺得在湖南路橋工作很安心。現在的他有一個很樸素的愿望,那就是有機會來中國看看,來湖南路橋總部看看。

“我們是朋友,是伙伴,也是兄弟,志同道合,可以相互傾訴,也能相互幫助與支持。”姬志林笑著說,每到宰牲節、圣誕節和新年等重要節日前夕,皮埃爾的父親會從偏遠的北部城市牽來他們認為最珍貴的禮物白羊,供大家在項目部歡慶節日。“而到了中國傳統節日時,我們也會邀請皮埃爾來到我們宿舍,品嘗中國美食,感受獨具魅力的中國文化。”

在非洲參與建設的11年間,姬志林在當地交到了許多真心朋友,也深切感受著中非經貿的發展與變化。現在走在貝寧科托努的大街小巷,可以看到小米、華為、三一重工、比亞迪、吉利等許多中國品牌,這讓他作為一名中國人倍感自豪。

今年是姬志林來貝寧科托努的第7個年頭了,姬志林和同事們也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點滴改變,以前這里一下雨就會被淹,現在雨水整治項目讓城市內澇水患得到了解決;城市里的土路變成了瀝青路;原來僅主城區才有路燈,如今路燈通到了家門口……姬志林笑著說,作為非洲建設的參與者,他期待當地城市有更大的變化,希望和同事們一起,為非洲的建設出一份力,也希望自己的非洲兄弟們,有機會能來中國看看,看看他們目前建設的貝寧,是否和真實的中國一樣親切、迷人。

來源:紅網作者:王嫣 秦樓編輯:何佳璐


上一篇: 新湖南:破難題!湖南路橋蘭永臨高速2標為隧道施工裝上“智慧大腦 ”
下一篇:新華社:張官高速洞庭溪沅水特大橋順利合龍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91这里都是精品 | 性久久久久久 | 午夜成人福利视频网站 | 夫妻午夜影院 | 日韩无砖专区中文字幕 | 国产最新精品 | 日本不卡字幕 | 最新三级网址 | 91性爱| 日韩娇小性hd | 东京热综合久久 | 欧美精品2| 成人图片小说网 | 国产十一区 | 午夜成人影视频道 | 国产大学生 | 日韩丰满| 国产精品v欧美 | 成人一级午夜 | 成人大全在线观看 | 日韩成人免费视频播放 | 日韩网站免费观看 | 欧美毛视频 | 日韩有码变态另类 | 国产99视频精品一区 | 日韩亚洲一区二区 | 日韩在线伦理片 |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 | 日韩福利小视频 | 天堂黄色网址 | 国产精品三级视频 | 综合五月激情 | 国产色AV | 日韩高清视频 | 91在线网址 | 午夜精品白在线观看 |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 | 能看的黄色网 | 深爱五月激情 | 国产高潮白浆喷水男男 | 日韩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